2023年,是AI大模型爆发元年,也将是人形机器人遇见“ihone时刻”的奇点。
今年以来,随着AI热潮的持续高涨,以及政策面的强力支持,人形机器人也成为了被市场高度关注的核心领域。
就在昨天,北京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着眼世界前沿技术和未来战略需求,加进布局人形机器人,此前广东省已率先公布成立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由优必选牵头筹建。直接点名的政策利好再次点燃市场对该板块的强烈看好预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截至今日A股收市,智能机器人概念再次迎来罕见大涨,当日累计有超过30只个股涨停,其中有多只个股涨幅收获20CM,并带动整个产业链全新大涨,成为市场最强势板块。
显然,投资者对于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强烈看好预期,正在被持续提升。在其中,人形机器人更是大家讨论最多的焦点。
原因普遍在于,当智能化程度惊人AI大模型,遇上已经突破很多关键技术节点的人形机器人,不仅让后者开始变得更加“像人”,更极大加速了后者的商业化落地进程。
而在这一波的机器人新浪潮中,一些来自中国,在部分关键技术和商业化落地方面已然走在了前面的优秀科技企业,开始被市场重点关注。
2022年,中国机器人行业累计发起358起重要投/融资事件,其中,亿元级融资事件高达112起。
在去年,马斯克首次发布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小米推出了模样类同的CyberOne(铁大)。
在大洋彼岸,家电巨头戴森宣布投资230亿元建研究室,立志要在十年内推出家务人形机器人;亚马逊产业创新基金投资美国人形机器人企业 Agility Robotics,该公司正在研发人形机器人Digit。
到了今年,随着AI大模型爆发引发“具身智能”关注热潮,人形机器人行业也再次迎来空前热度。三星 2023 年第一笔投资并非选择半导体,而是决定投资韩国人形机器人企业Rainbow Robotics。不久之后,OpenAI投资了人形机器人公司1X,英伟达CEO黄仁勋也公开唱多“具身智能”。
老对手摩拳擦掌加快迭代,新生玩家和各路资本则以不同方式在各产业链细分领域上加快布局。
他们之所以如此狂热,一切都在于他们在看到了人形机器人在AI的赋能下,开始呈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普遍面临两大趋势变化。
一是全球加速进入老龄化。2022年,高收入国家的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8.9%,而中国65岁人口更是高达2.1亿人,占比14.9%。
二是全球劳动力日渐显得短缺。一些统计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将面临至少8500万劳动力的缺口,绝大部分也是体现在高收入国家。
人形机器人是一个多任务、通用型机器人平台,也是很好的社会服务的承担者,因为它具有的拟人特征更能适应以人为中心建造的办公、生活环境,更具有亲近感,它的应用将会在办公辅助、商务服务、家务作业以及居家照料老人等领域。一旦人形机器人大范围应用,劳动力短缺问题将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所以,发展人形机器人技术不仅是一个国家寻求突破老龄化危机的重点方向,更是未来在国际市场分工和竞争中的战略依仗。
目前,各国对发展人形机器人的政策方面,目标和力度都非常大。
比如在昨日北京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政策中提出,着眼世界前沿技术和未来战略需求,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
该消息也因此显著刺激了市场对人形机器人板块的关注热情。
而这样的政策并非北京仅有,今年来,在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带头指引下,全国各大省市也在紧密跟进发布相应计划。
5月31日,深圳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开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加快组建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优势,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有别于互联网、短视频、电商这种偏应用层面模式创新的科技,机器人更偏向底层物理创新的“硬科技”,无论是材料、设备还是底层算法技术等,都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的、“骨头最难啃”的前沿领域。
在所有科技产品中,人形机器人更是前沿技术的集大成者,导致真正敢于去啃这块“硬骨头”的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十分稀缺。
目前在全球已初有产品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当中,几乎无一例外都处在烧钱和亏损状态。很多企业都是怀着对机器人美好前景的憧憬苦苦坚持着,一边不断创新迭代更好的产品,一边想方设法尽可能降低成本,寻找商业化落地场景。
启明创投创始合伙人邝子平曾分析过:硬科技的创业和投资,是长期主义的修行与实践,它们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从0到1是一个漫长过程。
但另一方面,这样一个超高门槛的领域,却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市场潜力接近兆亿规模级别,超级蓝海市场。
据麦肯锡报告,到2030年,全球约有4亿个工作岗位将被自动化机器人取代,按20%渗透率测算,全球仅是人形机器人的市场空间就高达12-16万亿元。
庞大金山就在前面的远方,谁有本事坚持下去,谁就笑到最后。
2007年1月9日,乔布斯正式发布人类史上第一部真正智能化的iPhone,为人类智能手机打开了新篇章,智能手机从此走进千家万户,并加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由此,这个事件也被称为“iPhone时刻”,用以表示一项创新科技对人类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2023年3月21日,随着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向世界高呼“AI的iPhone时刻来临”,人形机器人行业也同样迎来了非常关键的时刻。
在此之前,作为技术门槛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还在面临诸多的困境。
主要原因在于人形机器人行业要向前发展,必先跨越“三座大山”,即:技术难度大,制造成本高昂,以及商业化难度高。
这三个问题构成了经典的“三角循环”模型:要满足应对极多复杂场景的苛刻要求,在当前条件下集成大量先进技术和硬件设备的成本高昂,而高昂成本又击退了绝大部分需求,进而难以启动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
正是这样的制约,让潜在进入者望而生畏,从而构成极高行业壁垒的同时,也一直考验着各原参与者的极限生存力。
很多先行者,要么熬不住无休止的技术攻坚难关和无底洞般的烧钱投入而最终退出,要么熬到最后成为了先驱者。
研发于1986年、推出于2000年,综合能力曾位列全球人形机器人第一的的本田Asimo,最终在2022年3月宣布“退役”。上半身为人形,不具备身体平衡能力的软银Paper机器人,因产品功能难以贴合市场需求,在2020年停产。
全球公认运动控制方面最酷的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在几经转手,身价一跌再跌,也未能幸免于难,一切原因都在未能为其高昂的制造成本找到合适的商业化路径。
截至目前,在全球知名的双足人形机器人产品中,已明确找到商业场景并开始出货的,只有优必选和Agility。
双足人形机器人之所是最复杂的形态,在于其最终需要在人类所处的现实环境中,以类似真人的要求去工作。而人类工作生活的现实环境。比如高速变化的动态环境、极其复杂的各种身体动作,以及人类社交需要对语言、表情、情绪等作出精准且及时回应,都需要机器人在环境识别和感知、人机交互、运动控制等方面都要有接近人的表现。
如今AI大模型的爆发,为人形机器人带来了关键的契机。
AI大模型,以及后续的多模态,可以从语音、视觉感知、决策、控制等多方面为机器人更好进行学习训练和进化。
目前在一些训练项目上,这些赋能体现出来的效果已经非常显著。比如不能移动的Ameca机器人,在融合了ChatGPT4.0之后,与人类即时交互、识别人类动作和自身动作表情控制方面,都实现了极大的进步,变得更加“类人”。
这样一来,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因此会被大大拓展。
比如在办事处、博物馆、餐厅,学校以及家庭教育机器人,将因为变得更加睿智、敏捷反应而获得更多需求。
在此之上,如果再在双足和手部的运动控制上做到更好适应人类现实环境,同时把制造成本降到更低的水平,那么人形机器人的“iPhone时刻”,将成为现实。
这个并非不可能。
如今,在其他知名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还在数十万甚至百万美元级别时,优必选科技已将大型人形机器人Walker的成本降至10万美元以下。
2021年中国非私营企业人均年薪10.68万元,如果未来人形机器人真能降到如Optimus机器人15-20万元的价格区间,那么就只需要不到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不难想象,在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被AI大模型强大赋能带来巨大新机遇方面,优必选相比其他对手已经获得了诸多先手。
创立于2012年,从一个小团队开始就一直硬磕人形机器人11年的优必选科技,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消费级、企业级两大产品矩阵,并在全球拥有超过1600项专利、服务了全球50多个国家的超过900家企业级客户的超级独角兽。
面对机器人行业三座大山难题,相较于其他同行,优必选很明显已经顺利实现有效突破。
无论在商业化落地,或是自主技术的研发投入,还是着力于降成本等方面,都能够感觉到该公司较为出色的“平衡度”。
凭借直觉惊人的平衡感,优必选也为这个从“0到1”阶段即将跨步迈入“1到10”的行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但却难以复制的中国样板。
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服务,创下了人类史上首个大型人形机器人真正商业化落地的记录。
2022年,优必选首批Walker X机器人出口到沙特NEOM新未来城,将作为第一代大型人形机器人“市民”,为NEOM居民提供机器人智能服务。
此外,优必选在教育领域、物流领域均有阶段性的成功经验。而对于场景落地方面更多的尝试。
优必选的首席品牌官谭旻曾对媒体表示,在创业前期,优必选曾在C端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包括和迪士尼在IP机器人领域的合作,以及与亚马逊、腾讯在小型人形机器人上的探索等,相信这些都转化成后续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及相关服务在B端落地的重要累积。
今年6月,优必选与日本认知症照护第一品牌“美邸”的中国子公司美邸养老服务(上海)宣布正式合资设立优邸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AI与机器人技术赋能康养产业为结合点,共同打造世界顶尖的康养服务机器人与解决方案,服务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全球市场。
这将会是优必选智能机器人打开又一个刚需市场的重大契机。
优必选对技术的重视,让人印象深刻。
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曾表示,无论公司发生了任何情况,什么都可以停,唯独大型人形机器人绝对不能停。
据招股书数据,优必选在2020至2022年前三季度的三年间研发开支累计达12.71亿元,约为同期营收累计数字的60.8%,要远高于目前A股科创板上市企业在20%以下的研发投入比。
除了找到落地场景、注重研发之外,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提出要让“机器人走进普通人生活,未来把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降到接近一辆中型汽车的价格”,让它真正的走向家庭,能够从事陪伴、部分家务劳动等服务。
核心零部件与关键技术环节的自主把控,是降低机器人成本的关键。
优必选之所以能将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成本降低至10万美元以下,其的降本策略之一在于生产环节自主化,例如核心技术的自研、关键产品和零部件自主化,通过全栈生产的能力,并在全链条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
今年6月,优必选科技受邀参加在香港举办一场“规格极高”的2023财新夏季峰会,作为唯一参会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必选大型人形机器人的明星产品——熊猫机器人优悠,在峰会现场迎接各界来宾。优必选科技CFO兼董秘张钜在现场发言表示:“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面世,将会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开启“具身智能”时代,“具身智能”是不亚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颠覆性科技。”
当现场记者问及对降成本的看法,谭旻表示,公司有信心在未来持续推动机器人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到2025年成本有望降至目前的一半。
按此预测,周剑所描绘“把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降到接近一辆中型汽车的价格,让它真正的走向家庭”的美好景象,或许也就不远了。
时代的车轮始终滚滚向前,大势之下,机器人的江湖格局变动皆为必然。
进化论提出的“物竞天择”法则再次生效,已经成为行业领跑者的优必选,其推动上市融资加速发展也是大势所趋。
而在同时,香港作为全球最大自由港、第三大金融中心,是连通内地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桥头堡”,近年来也在不断改革创新,打造更具活力的国际金融中心。
自2018年以来,港交所就以“连接中国与世界、连接资本与机遇、连接现在与未来”为愿景,不断推出一系列重磅改革举措:从发布IPO新规、向同股不同权结构企业敞开怀抱、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到推出“双柜台模式”、两地基金互认,再到如今推出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新规,更多创新科技企业来港上市,等等。
如今的港交所,不仅已与阿里等中国科技巨头破镜重圆,其开放成熟、积极拥抱全球创新企业的态度,也迎来了大量的创新硬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经济等优秀中国企业,成为全球创新企业体系最丰富、数量最多的主要市场之一。
优必选已在港交所提交上市招股书,而目前港交所大力拥抱硬核科技,“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申请上市恰逢其时。而且人形机器人企业跟香港现存上市科技企业的行业属性还是有很大区别,目前也非常稀缺。
其次,优必选的到来,有可能成为香港支持“硬科技”、特专科技公司上市的里程碑,有助于将香港打造为全球硬科技公司上市的新高地。
如今科技巨头纷纷入场,某种程度上已确认了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黄金窗口期已经出现。
考虑到成本的下降,当企业在卖出10万台至20万台人形机器人之时,大概率的已经有足够的收入规模来支撑其达到10000亿的市场估值。而10万台至20万台人形机器人里程碑,仅为马斯克所描绘出的巨大图景中极小的一块。
人形机器人是一个数百万亿之巨的未来科技行业,哪个国家、哪个资本市场、哪个企业能抓住这一难以再现的历史性机遇?值得期待。(全文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物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